“随迁子女中考录取线高于户籍生”背后:入学待遇同城化待突破

原标题:“随迁子女中考录取线高于户籍生”背后:入学待遇同城化待突破近日,一名在四川成都生活、工作了十多年的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因其户籍不在成都,孩子若在成都参加中考,按照现行政策,部分高中录取线要比本地户籍考生更高,其希望成都能够调整相关政策。4月15日,该网友生活所在

“随迁子女中考录取线高于户籍生”背后:入学待遇同城化待突破

落户深圳咨询二维码  

  原标题:“随迁子女中考录取线高于户籍生”背后:入学待遇同城化待突破

  近日,一名在四川成都生活、工作了十多年的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因其户籍不在成都,孩子若在成都参加中考,按照现行政策,部分高中录取线要比本地户籍考生更高,其希望成都能够调整相关政策。4月15日,该网友生活所在地成都市双流区相关部门回应称,考生仅有学籍而户籍不在该区,只能填报普通高中调招计划,“按中考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调招计划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相应较高”。

  对此,有专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如何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各地应该对中央的相关政策进行落实,保障随迁子女和城市户籍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不应该区别对待。不过,这需要逐步实现,“学位的增加、师资的配备需要真金白银的教育投入,应理顺机制稳步推进”。

  网友称非户籍生中考录取线高于户籍生,呼吁调整政策

  上述网友在留言中称,其是成都双流区一名个体户,外地户籍,来成都十几年了,去年买了房,社保、养老及医疗保险均在成都。“给本地提供了十几个工作岗位,或多或少也是为成都做出了一点点贡献。”这名网友称,其小孩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部在双流区就读,学籍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双流区建立,但在中考中,因孩子户籍不在成都,要想考取某一所高中,相较于本地户籍考生,或需要更高的分数。

  该网友举例,2021年双流中学本地户籍考生录取线为550分,外地户籍考生为565分;棠湖中学本地户籍考生录取线为545分,外地户籍考生为566分;永安中学本地户籍考生录取线为508分,外地户籍考生为545分,相差高达37分。

  “我在成都生活了十几年,也曾考虑过迁户口,但没有资格。”这名网友认为,上述政策对长期生活在成都的外地户籍家庭“有些不公平”,希望“能够做出调整”。“据我了解,很多省份已经取消这种政策。成都外来人口多,为了保护本地户籍学生利益,这可以理解,但是政策可以设置为,学籍、社保、居住、务工等必须在成都满3~5年后,就可享受和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否则就加分(更高的录取线)。”该网友认为,这既能照顾到长期在成都生活的外地人,也可以保护本地学生利益。

  4月15日,双流区相关部门对上述网友反映的事项作出回应称,《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的通知》(成教办〔2022〕1号)规定,“学籍在成都市、户籍不在成都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原则上应回户籍地报名参加中考。若考生需在成都市参加中考的,可向学籍所在学校提出申请,随学籍所在学校报名并参加各项考试,按成都市招生政策规定升学”。

  双流区相关部门称,按成都市现行招生政策,户籍不在双流区,只能填报普通高中调招计划。录取时,根据计划数、报考数,按中考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调招计划报考人数多,分数相应较高。如报考民办学校,录取线则相同。

  据澎湃新闻了解,成都初中升学招录分为统招、调招。户籍、学籍在同一招生区域,或户籍与学籍不在同一招生区域,但选择在户籍地升学,则为统招;户籍学籍不在同一招生区域,但选择在学籍地升学,即为调招。一般而言,调招招生人数远少于统招招生人数,因此调招考生需要更高的分数方能被录取。

  澎湃新闻注意到,对于学籍在本市而户籍在外地的初中毕业生,不少城市的中招政策和成都类似。以广州为例,当地规定,具有该市三年初中完整学籍、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广州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可报考广州公、民办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

  从2014年开始,广州中考报名人数分为户籍生人数和非户籍生人数,普通公办高中对非户籍生的录取比例限定在8%。2021年,广州实施“中考新政”,普通公办高中开始提高随迁子女录取比例,从8%调整至8%~18%。

  也有部分城市尝试改变。据温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和考试组织工作的通知》,省内非本市户籍在该市就读的考生,参加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享受同城待遇;省外非本市户籍在该市就读的考生,在本市初中学校连续就读三年,学生或其父母一方(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取得《浙江省居住证》一年及以上(2023年起需两年及以上,2024年起需三年及以上),享受同城待遇;不具备连续学籍和居住证条件的,可报考民办普高和中职学校。

  南京市也规定,在南京市就读初中并取得学籍的非南京市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如在南京市继续升学,报名、考试、录取与所在区的南京市户籍的考生相同。

  “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势在必行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严禁收取借读费、赞助费。创造条件,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提供更多机会。

  2022年4月初,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巩固控辍保学成果,逐步实现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让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各地应该对中央的相关政策进行落实,保障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对随迁子女入学不应该区别对待。”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教育专家储朝晖告诉澎湃新闻,如何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有关政策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调整,整体来看,入学政策也在不断放宽。

  储朝晖认为,最新出台政策中的“同城化”是一个目标,内涵主要是保障同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例如一个城市原有居民的传统观念,新增学位对于教育经费、场地的需求等。推进入学待遇“同城化”,各个城市要尽可能地根据当地情况减少当地入学门槛,简化手续;入学以后的教育资源配备也要尽可能地做到周全考虑、平等对待。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今年年初,教育专家熊丙奇曾在《羊城晚报》撰文指出,在上述纲要颁布10年余之后,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在一些地方依旧存在机会有限的问题,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推进教育公平的紧迫意识,还依旧实行以户籍为主的中考报名、录取制度,只是对少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开放异地中考,或者仅开放报考中职、中高职贯通(5年制高职)的异地中考。

  “要做到‘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提供更多机会’,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熊丙奇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降低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的门槛条件,以及允许报考更多高中学校,包括普通高中,享有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中考录取机会。

  不过,也有人担心,实行以学籍为主的中考报名制度,会导致高中资源丰富的地区,涌入更多人员,挤占流入地户籍考生的教育资源和升学机会,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流入地户籍考生的高考利益。“这一担忧是现实存在的,但需要通过进一步推进高中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配置,以及统筹调整升学录取指标加以解决,而不能成为限制随迁子女中考的理由。”熊丙奇指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桑锦龙等人在《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初探》一文中称,从长期发展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教育乃至高中后教育问题,还是要靠一系列改革的有效推行。

  比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之中,建立涵盖流动人口、以常住人口(不仅仅是户籍人口)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教育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跨区域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等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