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随迁老人 深圳何以可为?

提要:鉴于深圳市随迁老人文化适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社会资本在二者关系的作用,提升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需要个人、家庭、社区与政府从增强文化适应性、培养积极生活方式、构建社会资本等方面施力。1深圳市随迁老人文化适应与身心健康问题亟需社会各界关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老

关注随迁老人 深圳何以可为?

落户深圳咨询二维码  

  提要:

  鉴于深圳市随迁老人文化适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社会资本在二者关系的作用,提升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需要个人、家庭、社区与政府从增强文化适应性、培养积极生活方式、构建社会资本等方面施力。

  1

  深圳市随迁老人文化适应与身心健康问题亟需社会各界关注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老龄化是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万人;全国60岁及以上人群占18.7%,65岁及以上人群占13.5%。在流动老人中,以照顾晚辈和家庭团聚与养老为目的而选择到子女工作城市生活的“随迁老人”值得关注。深圳作为连续多年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大城市,随迁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与本土文化突出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深圳是全国甚至世界多种文化的汇集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在此相遇。然而,不同人群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差异。随迁老人除了面临原社会网络断裂、医保异地报销难、社会保障缺乏等社会问题外,还存在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适应问题。因此,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与身心健康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深圳市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文化适应问题,不仅关系到随迁老人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发展。2019年12月,研究团队通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深圳市老龄化较严重的6个行政区(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盐田)中的24个社区,对720名随迁老人和480名本地户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完成随迁老人有效问卷676份,本地户籍老人有效问卷416份,有效问卷合计1092份。随迁老人样本中,男性占37%;平均年龄为67.7岁;城市户籍占57.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86.5%;在婚并与配偶同住占68.9%;63.7%在深圳居住时间超过5年。在流动范围上,跨省占78.2%,省内跨市占15.6%,市内跨区占5.3%;在随迁原因中,照顾第三代占63.3%,年老需要照顾占14%;喜欢城市高品质生活占9.9%;照顾子女占9.3%,其他占3.5%。

  2

  深圳市随迁老人文化适应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深圳市随迁老人的生理健康较好,但心理健康有待提升。研究发现,深圳市随迁老人自评身体健康的比例为84.5%,患有慢性病的比例为43.9%,一年内曾住院的比例为19.9%;躯体化、抑郁情绪和积极情绪三个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分别是44.3、19.4、61.3分(满分100分)。可见,深圳随迁老人的生理健康较好,但心理健康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与深圳市本地户籍老人相比,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均要更差一些。

  第二,深圳市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较好。这与深圳多元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有关。文化适应的三个测量维度:城市认同、家乡认同、行为文化适应均值分别为73.26、68.20和61.39分(满分100分)。可见,深圳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总体较好。其中,城市认同是文化适应的保护因素,得分最高;而家乡认同得分较低说明随迁老人在“融入”深圳时阻碍较小。行为文化适应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行为文化适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第三,文化适应对深圳市随迁老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且作用方式存在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态度文化适应影响随迁老人的心理健康,城市认同与家乡认同分别起促进与阻碍作用,而行为文化适应影响随迁老人的生理健康。对家乡认同越高的随迁老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差。而对城市认同高的随迁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也会相应提升。行为文化适应增加1分,随迁老人自评健康的概率将增加1.71%,患有慢性病的概率将减少1.09%,过去一年住院的概率将降低1%,说明行为文化适应有利于随迁老人的生理健康。

  第四,文化适应通过影响积极生活方式、社会资本进而影响深圳市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通过研究验证了文化适应影响随迁老人身心健康的两条路径:积极生活方式和社会资本。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水平会影响其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文化适应水平高,则生活方式更积极(如更多参与运动,参与娱乐活动)。反之,则更消极。而积极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尤其是生理健康。同样地,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水平也会影响其社会资本水平(如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而社会资本对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又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

  3

  提升深圳市随迁老人文化适应与身心健康的路径选择

  老人随迁至深圳市后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个人、家庭、社区与政府等多方施力,关注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与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要重视积极的生活方式、社会资本在文化适应与身心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条件与支持。

  第一,随迁老人自身要主动增强文化适应性,合理分配用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具体可表现为:①理解文化差异,转变保守的思想观念,持开放心态接纳城市文化;②主动向子女和社区表达诉求,获取有效的帮助与支持,融入当地生活和社区群体;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或参与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④在兼顾自身、家庭的同时,积极投身社区活动,如主动参与和承担社区的一些服务管理工作,构建社会资本。

  第二,子女是随迁老人情感支持与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应多给予随迁老人关爱与支持。具体可体现为:①多关注父母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时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②关注父母的生活方式,督促老人定期健康体检,及时为老人医治疾病,主动承担家务活动,让老人能有空闲时间投入文体活动中;③主动了解社区或社会老年交往交流活动,鼓励老人积极进行社区参与和社会交往,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第三,社区应改善服务,为随迁老人的健康促进提供条件与平台。具体可体现为:①建立随迁老人健康信息档案,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建立起随迁老人的社区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兴趣爱好,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文体活动;②向随迁老人普及文体活动常识,组织丰富的老年文体活动;③成立外来人口信息交流中心,增强老人间的联系与互动,同时建立向老人科普深圳市的养老政策、医保政策,并提供社区服务设施与资源的一体化平台。

  第四,社会工作者可运用专业方法帮助随迁老人增强文化适应主动性,重建社会资本。具体可体现为:①社会工作者可有效整合社区居委会、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福利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进一步发展随迁老人的健康服务项目类型;②帮助随迁老人重塑家庭、社区、社会的多元关系网络,对较难适应的随迁老人提供直接的个案服务或间接治疗,对适应困难较小的随迁老人提供团体辅导;③创设各式各样的文艺交流活动、兴趣参与小组等,促进随迁老人与本地老人的互动与合作,同时通过协调社区资源,鼓励随迁老人参与社区事务、党团活动和志愿活动等。

  第五,深圳市政府要发挥宏观力量,为随迁老人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具体可体现为:①注重随迁老人精神思想层面的建设,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在随迁老人中开展文化认同活动、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争当优秀市民”等系列教育活动,促进文化适应;②加大对建设老年福利设施的投入力度,满足随迁老人在身体锻炼、健康检查与保健、文娱参与等方面的需求;③引导新闻媒体营造尊老爱老、友爱宽容的文化氛围,宣传政府养老助老的政策,从价值观的角度强化随迁老人的社会信任;④健全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允许随迁老人成立维护自身权利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

  (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为SZ2019B00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