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个特大城市实施积分落户 专家:最合时选择

8月1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政策正式启动。在此之前的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特大城市户籍改革进行了明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近年来,深圳、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已经先后在不同

中国多个特大城市实施积分落户 专家:最合时选择

落户深圳咨询二维码  

  8月1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政策正式启动。在此之前的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特大城市户籍改革进行了明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近年来,深圳、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已经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积分落户政策。据媒体报道,青岛的相关政策也将在年内出台;北京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本地的积分落户制度。

  积分落户制度,被认为是破解特大城市落户难题的务实之策。积分政策打开了户籍藩篱的“一扇门”,让进城务工人员和高端人才一样有机会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发展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细则》)8月1日正式实施,八大的政策悉数出台。840万左右外地户籍人员看到了在户籍上融入广州这座城市的希望。

  拥有832万户籍人口的广州,在入户难度和政策门槛上远比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低。《细则》规定,广州市积分入户申请人只需具备8个条件,同时根据5项积分计算满60分即可申请本地户口。

  申请人需具备的8个条件分别是:年龄在20—4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在广州市有合法住所;持有广州市有效的《广东省居住证》;在广州市创业或者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4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违法犯罪记录。

  申请人将根据“文化程度”、“技术能力”、“职业资格或职业工种”、“社会服务”、“纳税”等五项记分指标计算积分,累计总积分满60分即可申请入户。同时,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根据申请人在广州市缴纳社保和失业保险的时间排名,确定入户人员名单。

  《细则》实施首日,记者从广州越秀、天河两地的纸质材料递交窗口获悉,前来咨询的申请人群体不在少数。越秀区政务中心一上午就接待了30多名咨询人员。在天河区石牌街道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申报窗口,则已有心急的申请人在快速完成网络申报后,径直来到窗口递交纸质材料,第一天就完成了今年申报的全部事项。

  “主要想赶在明年孩子入学报名前,解决一家的户口问题,这才特意请假来完成申报。”一位申请积分入户的男士向记者表示,他来广州工作10多年了,一直规范地参加社保,感觉希望很大。

  深圳:引进人才无指标限制

  深圳从2010年首次推行积分入户制度,到今年已是第5年,其中2013年超过9.4万名人才通过积分入户深圳。深圳还每年调整积分入户政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不拘一格选人才”。

  积分入户政策,是深圳市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吸纳高素质流动人口,优化人口结构而采取的一项政策。作为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深圳每年接纳了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

  深圳积分入户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已在深圳办理居住证和缴纳社保;符合《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与活动,无刑事犯罪记录。且按照《深圳市2014年度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指标及分值表》积分达到100分即可提出积分入户申请。

  据了解,深圳积分入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分数、加分指标及减分指标。基础分数包括学历职称、参保情况和居住情况。

  按照规定,申请人可先在网上申请,再递交纸质材料,然后到窗口办理,等待初审核,审核公布名单,然后核发入户卡,最后申办准迁手续。

  深圳市积分入户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广泛关注。

  原籍为梅州市大埔县的张先生,十几天前终于实现了落户深圳的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深圳人。

  张先生十几岁便来深打工,在深圳拼搏了大半辈子,和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圳的一草一木、一街一道都已经刻入骨髓,他早已经把深圳当做第二个故乡。但是,没有一个深圳户口,总觉得没有归属感。对于学历不高的张先生来说,积分入户深圳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像张先生这样广大普通外地户籍人员的落户问题,2013年深圳市取消基本条件中要求“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规定;为更好满足深圳市对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需求,积分入户提升了中高级技术技能条件的分值;取消了投资纳税条件与学历技能条件不能叠加积分的规定,科学全面反映人才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素质。

  “终于有了深圳户口了,孩子上学终于不用愁了,今后的工作、生活不知方便了多少,我会格外珍惜的。”张先生感慨道。

  123下一页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