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 宣城有实招

央广网宣城6月17日消息(记者鲍玉婵通讯员孙兵)近年来,宣城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校地合作,共育青年人才,助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致力于将全市打造成为开放型的“社会大学”,为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和长三角中心区现代

推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 宣城有实招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央广网宣城6月17日消息(记者鲍玉婵通讯员孙兵)近年来,宣城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校地合作,共育青年人才,助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致力于将全市打造成为开放型的“社会大学”,为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和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秉持开放理念,聚焦“育人”这个根本出实招。多方联动构筑制度体系,重点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2个核心产业和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精细化工等8个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提升校地共建水平,持续强化各类人才引进培育,推动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指导、高校协作、人才支持”的联动育人体系。注重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对接高校、大力开发岗位、积极引育人才,逐步健全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引育用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培养锻造思想能力,突出青年人才理想信念教育,打造校园外的思政教育大课堂,充分运用泾县新四军铁军精神等本地特色教学资源,开发红色主题教育课程,编排精品研学旅游路线,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考察研学等,让大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增添力量。突出青年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启动建设长三角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基地建设,每年吸引1万名以上高校大学生来宣开展实践实习实训活动。分类施策搭建成长阶梯,深入实施“青云计划”,推进人才培育“十大工程”,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深化、三年见效”要求,分类提出人才培养规划,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搭建起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等10支人才队伍的成长阶梯,为各类人才在宣城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事业平台。

  

健全开放制度,紧抓“就业”这个核心办实事。用好惠才“工具箱”,出台实施《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奋力打造皖南区域人才高地的意见》、宣城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教育和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政策。出台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8条”,吸引产业人才来宣就业,为人才就业提供安居保障等8个方面25项支持政策,博士、硕士、本科生获得各类补贴分别提高1.8倍、2.4倍、1.5倍,并首次为专科生提供薪酬补贴,逐步形成区域人才就业政策比较优势。强化引才“磁力场”,大力推进“万名大学生引进工程”,定期开展党政领导带队招引大学生工作、“组织部长高校行”活动,依托驻外机构等在高校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15个。连续两年举办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会和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引进洽谈会、云聘会,省内外150所高校师生33.32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活动,52.73万余人次参加线上招聘,每年招引1万名以上大学生来宣就业。涵养人才“生态圈”,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带头推动校地合作、人才就业工作。以开放服务落实人才就业保障,健全人才就业政策落实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将人社等12个部门就业服务事项“打包一件事”办理。建成启用“宣城—高校人才创新资源网上对接平台”等,助力“互联网+就业”。建立“宛陵优才卡”制度,为持卡人才提供子女就学等9项优质服务。

  

拓宽开放渠道,深推“科创”这个关键求实效。壮大高素质青年科创队伍,持续强化与高校互联合作,通过挂职实践、柔性合作等方式逐步壮大青年科创力量。打造高能级产学研用平台,大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宣建立研发中心,积极推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已有418家企业与78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我市建立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7个。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制度,完善“企业—政府—高校—人才”协同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参与积极性,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质效。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