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可申请直接落户上海的政策?

一个国外二三流大学归国认证后就可以直接上海落户,现在这个政策出的已经有点晚了。我说的这个晚是大方向的晚,早几年就应该有了,同时也应该包括华五!不是抢人大战里的晚谢邀抢人新技能,名校户口直接落户。上海这一落户

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可申请直接落户上海的政策?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一个国外二三流大学归国认证后就可以直接上海落户,现在这个政策出的已经有点晚了。

  

我说的这个晚是大方向的晚,早几年就应该有了,同时也应该包括华五!不是抢人大战里的晚

  

谢邀

  

抢人新技能,名校户口直接落户。

  

上海这一落户政策直接打了「读书无用论」,十几个耳光。

  

这也说明了各大城市对于人才的重视。

  

实际上的道理很简单,有人才的引入,就会有发展就会有消费,有消费就会有税收,有发展就要买房,人才买房之后就要生育,有了后代还要请来父母就要花更多的钱,就要交更多的税,这样城市的经济包括楼市都会得到一个合理的发展。

  

当各大城市想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之后。成都以文化的方式吸引人,其他城市以前的方式拉拢人,而上海市这一户口较为严苛的城市,却直接发出了大招。

  

所以归根结底,人才才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当然也会有人说清华北大难道就都是人才吗?当没有资源进行细致的甄别,没有能力进行逐一的筛选,这种相信品牌,相信名校的方式就成为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因为至少我们知道清华北大出现人才的概率远远要比一般的学校出现人才的概率要更高。

  

所以这一世界给城市管理者的启示时,多多拿出干货,吸引人才,才能吸引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而对于个人的启示就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人才,早晚会遇到抢夺。

  

观点来自有道考神@王一珉老师

  

此举让人想起2017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面对这些年人力财力物力向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集中,武汉、杭州、长沙、成都、天津等二线城市纷纷(原论述有误,经评论区提示后修改)推出了以住房、户口、就业为核心的人才吸引计划。一时间,各类五花八门的优惠以及现金补贴吸引了许许多多被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严格的户口门槛、激烈的就业环境、高涨生活成本压的透不过气的高校毕业生与业界人才。

  

据猎聘大数据显示:

  

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前十个城市中,杭州以其发达的互联网产业排名第一,净流入率为11.52%,而北京仅仅排名第八,为5%。以北京所有拥有的教育、医疗、政策、财政资源,这个排名实在是不太好看。

  

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北京市未来去“经济中心”的长远规划。中央给北京定位就是四大功能,第一是政治中心、第二是文化中心,第三是科技中心,第四国际交流中心。考虑到北京的情况,上海试行向清北毕业生伸出的户口橄榄枝可谓是有的放矢了。

  

面对上海拿出一线城市最宝贵的“户口”大招直接抢人的气势:

  

北京会坐看最顶尖的人才流失吗?显然不会。

  

广州、深圳也不会自甘落后。

  

面对一线城市加入抢人大战,二线城市又怎么愿意抢人大战的成果被上海截胡呢?

  

面对一二线城市的人才磁吸效应,原本就面临人才流失的三四线城市又如何自处呢?

  

从目前公开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是引入重点。这是因为过去十几年,上海在互联网经济产业发展中已经中落后于北京、深圳、杭州,需要引入人才确保未来方兴未艾的由互联网+产业浪潮中上海经济中心地位。另外,传统金融业转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区块链等等高新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极其迫切。

  

上海的试点将会由”清北本科毕业生”延伸到各个高校、各类专业,又一轮抢人大战硝烟再起。未来中国必然会进入一个完全以文凭学历论机遇、论资源的时代。

  

一本去一线

  

二本去二线

  

三本……

  

大环境框死了一个人未来与发展。

  

然而当学历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教育不公平却越来越严重。

  

一位在北京中学任教的同学聊天的时候说:

  

现在才懂得,原来自己高中老师全是以前班里成绩一般的学生。真正尖子生都挤到北京来教初中甚至是小学生了。

  

当你的老师在绞尽脑汁压题猜题的时候,他的老师干脆与出题人是同门师兄弟。

  

背后的原因是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北上广深在讨论品质生活与消费升级、中西部地区在拼多多的团购狂热中消费降级,连在小资眼里不入流的淘宝都成为小县城里的高端平台。

  

  

一边是河北衡水、安徽毛坦厂那种鸡血式高考工厂、一边是北京人大附中学生拍摄跨性别者微电影。这其中的平台差距又岂止是高考分数能够表达的?

  

从古至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寒窗苦读是普通人打破阶层障碍,出人头地,进入权贵阶层的唯一出路。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也让越来越多人通过市场经济的爬上高层。

  

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之下,窗口越来越小……

  

面对越来越失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与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在这个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的时代,马太效应已经出现:

  

每每拿出来吸引人才的户口作为在中国决定一个人出身以及后代命运的东西,不是机会公平而是结果公平。于是发达城市地区越容易考名校的考生,未来在资源最多的一线城市选择自由度越大、机会也更多。

  

阶层流动只会越来越难……

  

为什么看似积极的人才政策最终会出现不良的社会效应?

  

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是一个需要市场配置的资源。在政绩与政策导向下,经济结构完全不一样的各地方蜂蛹而上的人才吸引大同小异,实质上是懒政。结果就出现类似于商家大打价格战一样的局面,最终资源分化形成垄断,市场调节失能。

  

一个城市的人才需求不能仅仅参考文凭,也不能只吸收名校毕业生。或许,在学历之外,各地在依靠文凭引进高端人才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其他诸如职业技能、业内成果等多种指标,并且通过政策与财政保障普通劳动阶层安居乐业。

  

产业发展环境好了,人才流入率自然就高,甚至出现大规模培养人才的土壤。拿本来挤走产业、赶走人才的房价、户口当做诱饵,无非是舍本逐末的政绩思维、面子工程。

  

这两天看了很多评论和文章,发现不少不在北上居住的朋友(不乏一些所谓的大学教授)对于上海的户口制度不是特别熟悉,直接拿对北京户口的印象来说上海户口的事情。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稍微科普一下,至少从十年前开始:

  

拿上海户口的难度比拿北京户口的难度低得多得多

  

一切拿北京户口值多少钱来套上海户口的文章都是耍流氓

  

简单说吧,在北京,应届生的户口名额是按照某种神秘的方法分配给各个企业,而企业再把他们拿到的户口指标(通常远小于企业实际招聘的人数)分配给他们招到的应届生。一般来说,央企、国企基本可以保证招收的应届生都有户口指标(但也有例外),民企会有部分户口指标需要抽签,而外企几乎没有户口指标。

  

而在上海,压根就没有户口指标这一说,我印象中从2005年开始上海就实行积分落户,应届生根据其学校档次、专业情况、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计算积分,只要满足积分的要求(最开始是64分,这两年是72分),不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工作,都可以落户上海。

  

所以看明白了吧?

  

在北京,取得户口的关键是去有户口指标的企业工作;

  

在上海,取得户口的关键是大学努力攒积分满足积分的要求。

  

所以为什么北京户口的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因为应届生在毕业时,必须要做两难的抉择:

  

是去一家发展前景可能不是很好、工资低、但是有户口的国企;还是去一家发展前景好、工资高、但是没户口的民企/外企?

  

我相信所有在北京上大学的同学,不管是清华北大、还是二本三本,在决定职业规划的时候都考虑过这个问题。

  

而在上海,压根不存在上面的两难抉择

  

现在要求的应届生落户的72分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今年的规则,硕士毕业自带24分,985、211学校再加15分,成绩前25%8分,计算机二级7分,6级及格8分,属于上海规定的重点领域并签订劳动合同8分,加起来就是70分。如果有一些三好学生之类的奖项,凑到72分是非常容易的。

  

拿我们律所举例好了,我们律所北京和上海办公室招人标准差不多(甚至北京还高一些,因为北京高校多)。我们律所的北京办公室的新人,是否有户口取决于当年的指标分配和招收人数,很多时候都需要抽签决定;而我们律所的上海办公室,几乎所有硕士毕业的新人都可以拿到上海户口。

  

所以,对于在上海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而言,上海户口的难度和紧迫性完全没有北京户口的压力那么大,本来就不是一个社会议题。

  

只是因为北京户口实在太难拿,大家容易拿对北京户口的印象来套上海户口,从而产生了偏差。

  

这一次允许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落户上海的意义在哪里

  

像上面讲的,上海积分落户对硕士和博士是有照顾的,清华北大的硕士生在上海基本人人都能落户。但本科生毕业自带的只有21分,有可能本科毕业生就因为少这几分,而无法满足72分的要求。所以这次给清华北大的本科毕业生开绿灯,只是给他们的积分额外多加了5-10分而已。

  

所以这个政策的变动,只是一个小幅度的修改,并不像有的答案说的,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革,只是因为沾上了清华北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大家关注度高而已。

  

北京和上海同样是受到人口过多问题困扰的大都市,但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限制人口的政策。具体如何评判,我就不在网上多说了,各位可以自己评判。

  

北京不久后出台消息:在广泛听取了知乎众学科战略分析师的意见后决定,清华计算机、经管,北大数学、光华专业本科毕业生可申请户口。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